【开栏的话】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推动文化传承发展,本网今起开设“文化中国行”专栏,聚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围绕文物古迹发现、名城名镇古村古街保护、文化旅游发展、非遗保护传承、中外文化交流互鉴等内容,报道安徽全省各地各部门推动文化传承发展的生动实践和创新经验,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髓和具有世界意义的精神标识,展示我省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推进文化自信自强,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敬请关注。
安徽新闻
-
文化中国行 | 合肥元·书局 获评“年度最美书店”
-
7月25日至28日,第33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在重庆国际博览中心举办。其间,中国书刊发行业协会在实体书店创新大会上正式发布“年度最美书店”评选结果,合肥元·书局凭借创新的运营模式、独特的设计理念、丰...
-
文化中国行 | 千古一“亳”流变生辉
-
本草茶饮、药膳小吃、中医义诊、科技养生、非遗展示……7月19日,2025年“百市千县”中医药文化惠民活动暨华佗中医药养生集市在亳州养生会客厅热闹开市。这场以“精彩中医药·健康惠万家,亳方道善法·会客...
-
【文化中国行】到新安碑园 看书法艺术“春色如许”
-
新安碑园内景。 记者 袁中锋 摄/视觉安徽
《余清斋法帖》安徽徽州历史博物馆供图
米芾的《千字文》安徽徽州历史博物馆供图
新安碑园是一个中国书法艺术的“博物馆”,流淌着刻在石头上的徽州文...
-
【文化中国行】这股山野的风,吹得有多“劲”
-
望江县长岭镇黄梅戏协会表演的黄梅戏《罗帕记》选段。(资料图片)视觉安徽
日前,怀宁县黄梅戏爱好者都飞飞在给孩子们做示范。 通讯员 赵赟 摄/视觉安徽
近日,民间黄梅戏爱好者在桐城六尺巷景区五...
-
文化中国行 | 网络文学安徽IP出圈出彩
-
网络文学已成为最具全民性特征的文学样式。2024年,中国网络文学用户规模达5.75亿人,占网民规模的51.9%。受精品化、IP转化提速、全球化等趋势推动,网络文学呈现出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新格局。
安徽...
-
从“静态守护”到“活态传承”
-
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登记的不可移动文物达76.7万处,其中市县级及未定级文物占比超过90%。大量未定级文物星星点点散落乡野。“低级别”并不意味着“低价值”,它们同样是蕴含丰富历史、艺术和文化价值的“宝...
-
桐城 悠悠古巷谱新篇
-
“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在安庆桐城市,清代大学士张英劝告家人的诗句脍炙人口,张吴两家邻居互相退让三尺地基的故事广为流传。六尺巷,长约百米、宽仅...
-
【文化中国行】非遗承古韵 匠心绽新辉
-
徽州鱼灯。记者 范柏文 摄
淮北花馍。通讯员 鲁剑 摄
界首彩陶。记者 李博 通讯员 王东军 摄
皖南砖雕。通讯员 肖本祥 摄
马鞍山塘南跳马灯。通讯员 王玉实 王志 摄
宣纸传统制作技艺。...
-
【文化中国行】璀璨非遗,在时光里“深呼吸”
-
非遗是什么?一项技艺、一种戏曲、一个民俗的背后,是热烈的生活,是基于生活美学而来的文化生态。
6月3日,2025年日本大阪世博会中国馆迎来安徽活动日,黄梅戏、花鼓灯等极具安徽地方特色的非遗表演,...
-
文化中国行丨轻胶十万杵 墨香浸千年
-
墨,在文房四宝中,是丹青妙笔的伴侣,更是千年文脉的载体。徽墨是中国传统制墨技艺中的珍品。今天的文化中国行,让我们一同探寻徽墨的奥秘。
文脉悠悠,伴随纸的发明、毛笔的改进,中国古代制墨技艺,...
-
【文化中国行】一版活字“印”千秋
-
一块枣木或梨木制作的长方形雕版,字模排列整齐,覆上一张洁白的宣纸,用一把棕毛刷蘸墨,轻刷纸面,“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等字样依次凸显,盖上红色印章,一幅黑白分明的王之...
-
【文化中国行】“国风游”,总要来趟徽州古城吧
-
歙县徽州古城府衙广场灯火通明,夜游给徽州古城增添新的旅游业态。通讯员 吴建平 摄
日前,位于歙县郑村镇的黄山市中国供销主题园现代农业示范区的麦田里,沉甸甸的麦穗随风摇曳,长势喜人。通讯员 郑宏...
-
文化中国行 | 玉耀“文明先锋” 讲述长江故事
-
凌家滩云母质玉钺。
考古学家严文明最早提出了“文明先锋”的认识,他说:“在长江下游,凌家滩人是首先走上文明化道路的先锋队。”随着凌家滩遗址博物馆的开馆试运营,凌家滩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迎来...
-
文化中国行 | 用AI解锁黄梅戏“传承密码”
-
5月23日,在安庆师范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学院黄梅戏实验室内,黄梅戏表演专业2021级的吴银梅穿着动态感知设备,张开双臂站在绿幕虚拟环境中,表演经典黄梅唱段,她的身段轨迹被高精度动作捕捉设备精确地记录下...
-
文化中国行|6天6场黄梅大戏!《天仙配》精彩唱响,“好戏安徽”第二季收官
-
中安在线、中安新闻客户端讯 “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绿水青山带笑颜……”5月5日晚,随着经典旋律在安徽大剧院响起,“好戏安徽”黄梅戏文化精品剧目展演展示工程暨文化惠民促消费活动——第二季“致敬经典 ...
-
【文化中国行】“好戏安徽”第二季完美落幕
-
5月5日,“五一”假期最后一天,由安徽省黄梅戏剧院带来的经典剧目《天仙配》在安徽大剧院精彩上演。
作为“好戏安徽”黄梅戏文化精品剧目展演展示工程暨文化惠民促消费活动——第二季“致敬经典 凤鸣声...
-
文化中国行丨立夏,去合肥包河浮庄“打卡”
-
中安在线、中安新闻客户端讯 5月5日是立夏节气,也是“五一”小长假的最后一天。不少游客来到修葺一新的合肥包公园浮庄,体验文人雅士的诗意生活,开启跨越时空的文化对话,感受中国传统园林之美。
浮庄...
-
文化中国行丨一手烟火,一手狮舞 ——90后“双面”厨师的匠心传承
-
孙郑创作的“醒时春狮”特色茶点
中安在线、中安新闻客户端讯 五月的黄山,春光明媚,游客如织,天刚蒙蒙亮,一辆辆大巴车就载着满怀期待的游客向山而行。与此同时,1600米海拔的狮林大酒店内,90后厨师...
-
【文化中国行】民俗踩街热闹多
-
锣鼓声声震天响。怀远县民俗踩街活动近日在禹王路火热上演,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民俗表演者与群众游客共赴这场流动的文化盛宴,在传统与创新的碰撞中,敲响文旅融合的新节奏。
当天上午9时,8辆“一镇一...
-
【文化中国行】非遗表演进车间
-
“五一”假期到来,在全椒县二郎口镇联翔轨道交通装备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铿锵的锣鼓声与机器的轰鸣声交织成独特的交响曲。滁州市级非遗门歌代表性传承人毕德余甩开嗓子一亮相,工人们纷纷掏出手机记录这特...
-
【文化中国行】礼赞劳动美 过出“文艺范”
-
“五一”假期,精彩文化活动与假日共“舞”。全省各级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等精心组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文化惠民活动,陆续开展“四季村晚”“村歌”“送戏进万村”“百家黄梅唱响百家景区”、广场舞、阅读...
-
文化中国行|首届中国新疆民间艺术季优秀节目东线巡演在马鞍山市拉开帷幕
-
中安在线、中安新闻客户端讯 5月1日晚,“打起手鼓唱起歌”首届中国新疆民间艺术季优秀节目巡演马鞍山站主场演出在长江不夜城文化街区盛大举行,标志着艺术季优秀节目东线巡演活动正式拉开帷幕。
本次巡...
-
文化中国行|安徽重磅推出夏商周文明大展 百件国宝首揭地域文明密码
-
中安在线 中安新闻客户端讯 在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厅指导下,安徽博物院蜀山新馆三楼即将于5月1日开启"安徽文明史——夏商周时期的安徽"预展,这场集结900余件珍贵文物、包含180件国家一级文物的史诗级大展,将...
-
文化中国行|山水人文交相辉映 五一假期肥西邀您共赴“心动之旅”
-
中安在线 中安新闻客户端讯 春末夏初的肥西,正以山水为笺、文化为墨,绘就一幅诗意盎然的文旅画卷。这个“五一”假期,当地推出七大主题旅游线路,从千年古镇到生态林海,从红色记忆到田园牧歌,为游客打造...
-
【文化中国行】一座文创小镇的N种创新打法
-
黄山文创小镇。(资料图片)
黄山市黄山区谭家桥镇东黄山国际小镇一角。(资料图片) 通讯员 钱鸣 摄
散落的艺术瑰宝、非遗和文化遗迹,吸引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与之结合,激发文化产业内生动力...